導語:您的實驗室在遇到到ABO正反定型不符時,是如何分析與處理的?有無相關流程與相關檢測記錄?疑難標本有無外送其他實驗室的情況?本篇文獻來自中國輸血雜志2014年2月第27卷第2期《紅細胞ABO疑難血型檢測分析與記錄流程》Doi: 10.13303 /j.cjbt.issn.1004-549x.2014.02.006,作者臨床輸血規范流程協作組,協助組專家對中國輸血醫學的規范化發展做了大量前瞻性工作與研究,通過建立ABO疑難血型檢測流程,可以保障輸血安全,對基層醫療機構的ABO血型鑒定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ABO 血型的正確鑒定是輸血相容性檢測的最重要環節,關系著患者的用血安全;颊咴谳斞皯R帣z測紅細胞 ABO 血型正定型 ( 紅細胞定型) 和反定型 ( 血清定型) ,只 有 在 正 反 定 型 結 果 匹 配 一 致,才 能 確 定 紅 細 胞ABO 血型。紅細胞 ABO 血型鑒定會受到年齡、疾病、遺傳、藥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建立紅細胞 ABO 疑難血型檢測流程,旨在規范輸血前紅細胞 ABO 血型實驗室檢測程序,對紅細胞 ABO 疑難血型進行正確判斷,以達到安全輸血目的,尤其是對基層醫療機構輸血科( 血庫) 紅細胞 ABO 血型鑒定具有指導性意義。
一、一般資料
(一)病例選擇
在常規進行紅細胞 ABO 血型正反定型試驗時,凡正反定型試驗結果不一致者均進入疑難血型鑒定程序。所謂正反定型結果一不致,就是在應用常規血清學試驗方法檢測 ABO 血型的紅細胞定型和血清定型,結果不能得到相互印證,包括抗原、抗體反應的不凝集和弱凝集結果。弱凝集標準為凝集強度≤2 + ,評分≤8 分。
(二) 患者信息采集與記錄
實驗前應采集與記錄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臨床診斷、既往輸血史、妊娠史、臨床用藥情況和( 或) 父母、子女紅細胞 ABO 血型等信息。
二、標本采集
(一) 血液標本采集
凡正反定型試驗結果不一致者均應重新采集血標本。應采集血清標本與 EDTA 抗凝血標本 2~5 mL,各 1 份,做好標識。選擇卡式實驗方法應采用抗凝血標本。標本采集和運送過程須嚴格按照“輸血相容性試驗標準檢測流程”進行。
(二)唾液標本采集
使用潔凈的試管或燒瓶,刷牙或漱口后,收集 5~10 mL 唾液。應注意不能使用含糖和蛋白質的物質幫助收集唾液。
三、 標本處理
(一)血液標本處理
對血標本進行充分離心,分離得到紅細胞和血清( 漿) 。吸取部分紅細胞標本應用生理鹽水充分洗滌 3 次,配制成 2%~5% 的紅細胞懸液; 血清( 漿) 標本應避免纖維蛋白干擾。
(二) 唾液標本處理
應用離心力 900~1 000 g,離心 8~10min,取上清液于另一干凈試管,隔水煮沸 8 ~ 10 min;再應用離心力 900 ~ 1 000 g,離心 8 ~ 10 min,取上清液冷藏備用,其余雜質廢棄。
四、輔助試驗
由于紅細胞 ABO 血型鑒定中,操作人員技術上錯誤、患者生理病理和臨床治療等原因都會導致紅細胞定型和血清定型之間的矛盾,不能呈現 ABO 抗原和抗體的互補結果。因此,需要增加一些輔助實驗項目,包括:直接抗球蛋白試驗、紅細胞 ABO 亞型檢測、紅細胞吸收試驗與放散試驗、唾液血型物質檢測和基因檢測等。不同試驗項目的檢測試劑應嚴格按試劑說明書要求,操作方法進行。
(一)試劑
抗-A、抗-B、抗-A1、抗-AB、抗-H、A1、A2 細胞、B細胞 、O 細胞、抗球蛋白試劑( 抗 IgG + C3、單價抗 IgG、單價抗 C3) 。有條件實驗室可備紅細胞 ABO 基因檢測試劑。
(二)結果分析及解決方法
a.人為因素: 主要包括血標本錯誤、血液標本受藥物干擾、實驗試管不清潔、紅細胞血液配制濃度過高或過低、試驗結果記錄錯誤與溶血結果誤判、試劑漏加、失效或污染、離心過度或不足等因素。
b. 解決方法: 出現 ABO 正反定型不一致,要重新抽取患者血標本; 確定試劑血清和試劑紅細胞的有效性; 選擇潔凈實驗器材,按操作規程重新檢測 ABO 正反定型; 排除人為因素,再根據檢測結果,結合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可能發生的原因,選擇相應的輔助試驗。
c.出現減弱或缺少的抗原反應,即應用標準血清( 抗 A、抗 B 血清效價≥256,親和力≤15 s,冷凝集素效價≤4,檢測紅細胞抗原,凝集強度≤2 + ,評分≤8 分。紅細胞抗原減弱此處建議增加如何判斷正定型中出現抗原減弱或減少。
1.原因 包括 A 或 B 抗原亞型應包括 H 抗原亞型、疾病( 如: 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等,以及機體內含有過多特異性血型物質( 如腹腔腫瘤) 中和抗體也可影響凝集強度。
2.增加項目結果分析 1) 被檢紅細胞與抗-A 或抗-B血清出現弱( 不) 凝集結果,應增加被檢紅細胞與抗-AB 血清反應,出現弱凝集不但應考慮 A 或 B 亞型,也應考慮疾病造成的抗原減弱。2) 吸收與放散試驗陽性能夠確認被檢紅細
胞表面含有 A 或 B 抗原。3) 分泌型患者增加唾液血型物質檢測,可以檢測出相應的血型物質。4) 將被檢紅細胞充分洗滌,可以去除過多的血型物質,減少游離血型物質干擾。5)家系調查對實驗結果有一定幫助。6) 有條件可以進行基因
檢測等。
(三)出現額外的抗原反應
建議增加如何判斷正定型中出現額外抗原
1.原因 包括抗體致敏紅細胞( 如: 免疫性疾病、新生兒溶血病、藥物作用等) 、近期輸入異型紅細胞、同種異基因骨髓移植、細菌感染導致獲得性類 B 抗原、自身冷凝集素等。
2.增加項目結果分析 1) 應用紅細胞放散技術去除紅細胞表面附著的抗體。2) 疑為獲得性類 B 抗原干擾,用酸化紅細胞方法去除類 B 抗原物質。3) 紅細胞血型鑒定在 37℃條件進行,避免冷凝集素干擾;蛘哂脺佧}水洗滌,去除冷自身抗體。4) 分泌型患者的唾液檢測。5) 實驗時應設自身對照,有利于結果判讀。6) 充分了解患者有否輸血史、妊娠史、近期異型輸血史、分娩期胎盤出血史、造血干細胞移植史等。7) 家系調查可以確認或排除。8) 紅細胞 ABO 血型基因檢測可以確認或排除。
(四)出現減弱或缺失的抗體反應
同樣建議描述一下判斷標準。
1.原因 包括年齡( 如: < 4 月齡( AABB 推薦 4 月齡后可以進行正反定型) 嬰幼兒及老年) 、疾病導致低丙球球蛋白蛋白血癥、應用免疫抑制性藥物、造血干細胞移植后、血漿置換、新生兒換血治療等。還有生理性抗體水平低下。
2.增加項目結果分析 1) 加大血清量( 紅細胞: 血清比例 1: 2 或 1: 3 或以上) 、增加反應時間( 放置 ≥30 min) 、控制反應溫度( 如: 放置 4℃ 冰箱) 、延長離心時間等方法來促進抗原抗體反應,2) 唾液血型物質檢測和基因檢測。3) 應加強患者病史詢問,尤其應注意了解患者臨床診斷( 有否存在合并癥與并發癥) 、血漿球蛋白水平、大量輸血與輸液情況、血漿置換、新生兒換血治療、同種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等。4) 家系調查等。
(五)出現額外的抗體反應
同樣建議描述一下判斷標準
1.原因 血漿中存在大分子物質引起的緡錢狀形成( 如: 多發性骨髓瘤、高粘滯血癥等) 、冷抗體型自身抗體、輸注異型血漿、ABO 亞型產生的抗體和未知的同種抗體等。
2.增加項目結果分析 1) 倘若被檢血清與 A1 細胞凝集,而與 A2 細胞不凝集,可以確認患者為 A 亞型產生有抗A1。2) 疑似有自身抗體干擾,可以應用 O 型標準紅細胞吸收血清中的 ABO 以外抗體,去除 ABO 以外抗體干擾,待 O型紅細胞完全不凝集后再檢定血型。3) 注意了解患者病史( 尤其是輸血史、妊娠史和家族史等) 、臨床診斷、藥物治療情況。
五、凝集強度及評分標準:
六、備案與記錄
(一)告知與備案
導致紅細胞 ABO 血型鑒定正反定型不符合的原因很多,通過部分輔助實驗項目和病史分析,通常均能得到滿意結果。然而,輔助血型血凝血實驗項目需要一定的時間,對于因疾病所需急診輸血患者,在紅細胞 ABO血型正反定性不符時,輸血科( 血庫) 應將試驗結果告知患者診治科室醫師,必要時在醫務處( 科) 備案。
(二)原始記錄與報告單
發現 ABO 血型鑒定正反定型不符合進行輔助試驗項目時,應在原始記錄單上詳細記錄其反應格局譜以及凝集反應的強弱,如果出現混合視野凝集也必須注明,并出具紅細胞 ABO 血型報告單。倘若不能明確紅細胞 ABO 血型結果,應告知患者和( 或) 患者診治科室醫師,并將患者血標本送至具有檢測能力的血型參比實驗室實施進一步檢測。
來源:中國輸血雜志2014年2月第27卷第2期《紅細胞ABO疑難血型檢測分析與記錄流程》Doi: 10.13303 /j.cjbt.issn.1004-549x.2014.02.006
作者:臨床輸血規范流程協作組
協作組成員: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輸血科 呂先萍;衛生部北京醫院輸血科 宮濟武;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輸血科 李志強。
轉自:輸血資訊,重在分享,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